2025年“‘国培计划’——农村初中英语学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于10月12日开班,10月19日结业,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一、聚首西外,充电赋能。
10月12日在中华文化体验中心举行了开班仪式,赵堪培院长开班讲话时强调,“国培计划”是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农村初中英语骨干教师作为连接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学子的关键纽带,其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乡村孩子的未来。他解读了本次培训“聚焦核心素养,创新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的主题内涵,介绍了“理论+实践+反思”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以及集中授课、名校观摩、工作坊研讨等多元模式。他对学员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守育人初心,带着教学困惑与成长目标主动学习;二是深度参与研讨,实现前沿理念与自身经验的有机融合;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争做“种子教师”,将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动能。

接着,国培项目办主任张莹介绍了培训内容与实施安排,为学员清晰勾勒出本次研修的“学习地图”:“理论筑基、实践赋能、反思成长”,让学员对培训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随后的“破冰之旅”活动中,班主任张纪芳明确了培训期间的考勤要求,强调将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成果+学习心得”综合评估学习效果,并承诺会全程做好教学协调、生活保障等服务工作,确保学员能安心学习、学有所获。

二、专家讲座,拨云见雾。

培训期间,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刘少文老师作了《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思维引导策略》的讲座。他围绕“词汇教学如何从‘记忆型’转向‘思维型’”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结合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记词难、用词死、思维浅”的普遍痛点,通过具体教学案例,详细讲解了思维引导的三大实施路径:依托“词根词缀+语境联想”,引导学生构建词汇网络,培养逻辑思维;设计“词汇辨析+话题表达”任务,鼓励学生对比思考、灵活运用,激活批判性思维;结合“词汇故事+文化拓展”,带领学生挖掘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培育发散思维。刘老师还与学员实时互动,逐一解答学员提问,现场氛围热烈。

西外国培首席专家张维民作了《新时代基础英语教育的转向及应对策略》的讲座,为学员解读教育改革方向,明晰教学实践路径和教师自我提升途径。他以“新时代基础英语教育的三大核心转向”为核心展开论述:一是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结合新课标要求,详解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落实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二是从“单一课堂”转向“融合教学”,分析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三是从“统一教学”转向“精准育人”,针对农村学生学情差异,提出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的具体实施方法。针对“如何应对转向”,他结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实际,给出“理念更新——方法优化——资源整合”的三步走建议,并通过政策条文解读、典型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让抽象的改革方向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

市第五十七中李毅君老师,作了《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路径》的讲座,为学员梳理专业成长方向,提供可落地的发展策略。他以“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师的能力新要求”为切入点,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展开。从“真心教书,铸师德之魂可以润心”,“真情育人,养学习之性可以越身”,“明责于心,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蕴爱于行,怀教育之情可以厚己”四个方面进行讲解。针对大家提出的“农村教师时间有限如何平衡教学与专业发展”“新课标理念如何快速融入日常教学”等困惑,结合具体案例给出细致解答,引发学员强烈共鸣。

西外通识教育学院邓飞作了《AI时代英语教师的角色重构——从“知识权威”到“学习设计师”》的讲座。他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学员在AI时代的教育新挑战中开辟了一条新路。他通过视频、图片、政策解读和大数据分析,生动地展示了当代中学教师应具备的数字素养,重新定义了师生角色,并分享了微观改进的实例,为一线教师破解教学困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学员深刻认识到,AI时代的洪流中,唯有将技术与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赋能,才能真正推动教育的深刻变革。

市第26中英语教研组长、省特级教师杨筱冰作了《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做好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事业》的讲座。她以“什么是教育家精神”为切入点,围绕“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实、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六大核心要义展开解读,为学员树立了清晰的精神坐标,激励大家在农村英语教育岗位上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来自四川成都市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的程瑜老师作了《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课例分析》的讲座,他从四大维度系统解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英语教学设计逻辑。首先,聚焦“课堂教学的起点:英语课程的六大基本理念”,明确核心素养培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定位,为教学设计锚定方向。其次,阐释“课堂教学的基石:课程架构”,梳理教学设计的底层逻辑,帮助教师理解如何在教材体系中搭建素养导向的教学框架。第三部分围绕“课堂教学的灵魂:整体设计与意义探究”,强调教学设计需注重整体性与探究性,从教学目标设定、活动设计到资源整合,形成连贯且富有意义的教学链条。最后,结合“课堂教学的延伸:课程评价与效果反馈”,提出素养导向的评价应贯穿教学全程,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

西安市第三中学分校庄力老师作了《知识和语法层面教学——基于单元整体性视角和教材特征》的讲座,讲座紧扣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理念,打破传统语法教学的碎片化局限。她凭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将抽象的教学逻辑转化为贴近课堂的实例——从单元主题定位到知识点分层,再到语法点的嵌入,层层拆解知识与语法教学如何适配教材编排规律。他还聚焦教师教学痛点,详细分享了从教材导语挖掘语法线索、在阅读课渗透规则、在单元语篇中结构化梳理零散知识点的具体方法,学员受益匪浅。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兰英老师以《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与实践》的讲座,精准聚焦一线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设计与落地应用的问题。她打破“理论堆砌”的传统模式,以“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内核为起点,沿着“理念阐释——目标拆解——课堂落地”的逻辑层层深入。每一个理论点都配套对应的实践方案,每一个方法建议都能对接真实教学需求,将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复制、可应用的教学方法,切实帮助学员打通从“知道”到“做到”的路径,助力其构建起“教有方向、学有目标、评有依据”的英语教学体系。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在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均有显著收获,他们将把培训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带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为陕西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学思践悟,笃行致远。
为深化教学实践认知,先后组织学员到多所基地学校考察学习。在远东一中,学员走进九年级英语课堂,观摩了《Chinese Tea Culture》教学全过程。冉畅老师以“茶的起源——制作——传播”为主线,通过“小组探究茶史时间轴”、“英文茶语情景模拟”、“跨文化茶俗对比”等活动将语言知识学习自然融入文化探究场景,既达成基础教学目标,又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文化认知,课堂氛围生动且富有深度。

英语教研组长张琳老师作了《深耕教学攒微光,静待桃李满庭芳》的报告,分享教研组建设与日常教学的实践经验。介绍了“集体备课解难点、定期研讨破瓶颈、优质课展促提升”的常态化机制,强调通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让教研真正服务于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分层作业设计实例,阐述如何根据学生学情差异,设计“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的阶梯式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长。

同磊老师的《聚焦课堂实效,共探提质路径》报告,从课堂导入、课后巩固、教学协同、评价反馈四个维度,提出破解英语语法与写作教学难点的策略,核心在于以多样化方式激活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让教学从“被动灌输”转向“主动参与”。这些策略为学员们优化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清晰路径,助力其在后续教学中更好地赋能学生成长。

在互动研讨环节,冉畅老师围绕当日授课进行说课,学员聚焦日常教学困惑,随即向张琳、冉畅、同磊三位老师提问,将评教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经开第六中学和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学员亲身感受其先进的办学理念、深厚的校园文化与高效的课堂生态。此行不仅是一次视野的开拓,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刻洗礼与专业能力的精准赋能,为我们后续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西安市经开第六中学的邢倩老师以及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的臧颖老师共同上了七年级上《Unit 1 You and Me》课。邢倩以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呈现教学内容,流程清晰,从快速阅读到信息梳理层层递进,学生参与度高。臧颖则通过预测、深度思考问题及写作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策略与综合运用能力,板书设计直观体现教学重点。二者均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具有借鉴价值。

在经开第六中学,学员观摩了王梦莎老师八年级Unit 3《Same or Different》 这堂课。她在课程引入中通过Quick Vote巧设情境,引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并逐步深入;在教学中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注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由简单的观察比较到引发深层思考"How should we treat each other's differences?"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Group work确保了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学生在真实的交流中运用英语,效果胜过机械的操练。


李子纯老师的语法课设计精妙,将被动语态的讲解与中国传统艺术深度融合,她不仅总结了被动语态的构成,更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介绍和播放手艺人的视频,将知识学习升华为化熏陶与自信培养。这是一堂知行合一,润物无声的优秀课例,实现了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的完美统一。


聆听李倩老师《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初中英语新课标落地实施路径》的课,颇受触动。她从时代坐标、宏观解码、中观建模等多维度,为新课标落地构建了完整路径。其对课堂改革的执着、十余篇论文与多项课题的成果,彰显了教育者的专业担当。这份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探索,为初中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也让学员看到,唯有深耕细作,才能让新课标真正在课堂生根,助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西安市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观摩时,张岚俊老师聚焦中考难题短文填空,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近九年的中考命题。他围绕“选对词”“变对形”两大方面,作了短文填空做题方法探究的微报告。指出学生提升短文填空的法宝是“既要、又要、还要”。学生不但需要“析题明法”以找准方向,更要“笃行致远”以夯实根基。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跟岗实践画上圆满句号,但学员追求卓越教育的征程才刚刚启航。大家坚信,今日之所学,必将如星星之火,在乡村基础教育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四、思维碰撞共成长,经验赋能新征程。
10月19日下午举办了教师沙龙,学员们踊跃分享学习心得。大家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从生活化话题设计、互动式课堂组织到多元化评价激励等方面倾囊相授,引发全场共鸣;其他学员也结合自身教学经历,畅谈研修收获、反思现存不足,在思想碰撞中凝聚教学初心,在经验互鉴中破解教学难题。


五、逐梦起航新起点,蓄力扬帆再出发。
结业典礼在庄重而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当班主任将《结业证书》逐一递到每个学员,将《优秀学员证书》发到优秀学员手中时,现场响起阵阵掌声。学员们双手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证书,每一页记录不仅是数日研修里课堂笔记的凝练、小组研讨的碰撞,更是知识体系更新与教学思维进阶的有力见证。正如证书所承载的意义,它是对过去学习成果的肯定,更是激励学员们将研修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新起点”,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与热忱,深耕教学沃土,开启更具创造力的初中英语教育探索之路。

愿每位学员都能带着所学所思、所悟所获,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动能,让培训之花在农村英语教学的沃土上落地生根、绚烂绽放。
供稿:国培项目办公室 (根据国培项目办《简报》整理)